这才是培养人才的真谛!曾国藩调教李鸿章的法子妙极了

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

办大事,必须用可用之人。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然而,究竟该如何培养人才呢?岛君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是,曾国藩培养李鸿章的妙招儿。虽然时代不同,但道法自然,其中的妙处颇值你好好体悟。

作 者 | 张宏杰

来 源 | 正和岛

01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寻找、发现、培养人才,是每个企业都关注的课题。

而曾国藩一生,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就是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我们在这里,以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关系为例,来讲一下这个问题。

咸丰八年,李鸿章进入曾国藩的幕府,也就是他的助手班子或者说秘书处。

李鸿章发现这里很特殊。因为它很像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他的幕府中长官与下属关系说:“此间尚无军中积习,略似塾师约束,期共纳于轨范耳。”

也就是说,他在幕府中对待下属,就如同老师对待学生一样。

确实,曾国藩是把他的幕僚们当学生看待的。我们从曾国藩日记和书信中可以看到,即便在戎马倥偬之中,曾国藩也按期在幕府中组织考试。

一般是每个月两次,方式是曾国藩出题,让幕僚们作文。然后他像老教师一样,在深夜批卷。同治元年五月初六日记显示,曾国藩给他的二十多名幕僚出了一道“策问”题,同时还让每人拟一道告示。晚上他花了很多时间,批阅考卷。

02

为什么要把幕府办成学校呢?这是曾国藩的人才战略决定的。

要办大事,必须用可用之人。然而,到了晚清,人才凋弊已极。清王朝遇到的诸多严重危机中有一个就是人才危机。科举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废才,就是半成品。要想适用,就要自己动手,进一步陶铸。所以曾国藩的幕府既是储备人才之库,也是陶铸人才之所。

曾国藩用人的方式是有人来投,先发给少量薪资以安其心,然后与之长谈考察。

李鸿章到来之前,曾国藩先寄给他三百两以安其家。到来之后,曾国藩在近一月的时间里,与他多次长谈,就是为了进一步观察了解他,看看他在数年军旅生涯中有没有什么长进。

新人到来后,曾国藩通常都会让他们到前线去经历一段,一是让他们直观了解湘军的面貌,二是通过他们来了解前线近期的情况,三是通过这种方式鉴别他们的能力。

李鸿章到来后不久,曾国藩就给了他一份任务,让他随同曾国荃率军自抚州进兵景德镇。6月17日(五月十七)曾国藩致书李鸿章道:

……阁下此行,其著意在察看楚军各营气象,其得处安在?其失处安在?将领中果有任重致远者否?规模法制尚有须更改者否?一一悉心体察。

就是说,你要注意看看湘军各营,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缺点。将领的才干怎么样?有没有突出的人才?制度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显然是在考察李鸿章的见识。

03

一般经过这两项考察后,曾国藩才会确定幕僚的具体工作。

李鸿章是一个综合型人才,既能办事,又长于文字。曾国藩赞扬说:“少荃天资于公牍最期近,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也就是说,李鸿章最适合的是做文字工作,他草拟的文件,比别人强太多了。

因为缺乏文案高手,曾国藩遂把李鸿章留在幕府,“初掌书记,继司批稿奏稿”。当了自己的第一大秘。

安排好工作后,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培养。曾国藩认为,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天生大才极少,中等以下人才都可通过培养教育造就出来。

他的教育方式,一是如前所述,进行定期考试,以批答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文字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二则是通过谈话,也就是今日所谓面授。

曾国藩咸丰十年五月初六日日记:“诸生呈缴工课,余教以诚勤廉明四字,而勤字之要但在好问好察云云,反复开导。”就是说当天晚上各位幕僚交了功课,曾国藩给他们讲了诚勤廉明这四个字,特别强调勤字的关键是要好提问,好考察。

不仅经常找人个别谈话,曾国藩还利用吃饭这个大家聚齐之时,在茶余饭后同大家谈古论今,表面上看是闲谈,实际上经常向幕僚传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读书心得。

李鸿章后来回忆说:

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

李鸿章这样描述曾国藩在众弟子面前的那副老师形象:“他老人家又最爱讲笑话,讲得大家肚子都笑疼了,个个东歪西倒的。他自家偏一些不笑,以五个指头作把,只管打须,穆然端坐,若无其事,教人笑又不敢笑,止又不能止,真被他摆布苦了。”

04

曾国藩身边的幕僚,大部分都是这样,通过与曾国藩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

曾国藩的幕僚张文虎在谈及曾氏幕僚易于成才的原因时也说,盖“其耳目闻见较亲于人,而所至山川地理之形胜,馈诨之难易,军情之离合,寇形之盛衰变幻,与凡大帅所措施,莫不熟察之。而存于心久,及其措之裕如,固不啻取怀而予,故造就人才,莫速于此”。

也就是说,因为能够亲自见到曾国藩如何处理事情,跟着曾国藩亲至其地,考察地理得失,军情变化。这样时间长了,就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这是造就人才的最快的办法。

李鸿章对恩师在幕府期间的教诲,是感激终生的。比如李鸿章后来办事,“亦能起早;才知道受益不尽,这都是我老师造就出来的”。

他自称:“吾从师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也就是说,我这辈子有很多老师,但是没有一个像这个老头这样善于教导人。曾国藩随时随地随事都对我有所启发。

并说:“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南针,获益匪浅。”以前跟着很多人混,都没混明白。如今跟着曾国藩,才像是找到了指南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可以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

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

本文标题:这才是培养人才的真谛!曾国藩调教李鸿章的法子妙极了 - 搞笑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fun/3860.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