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最后一位武状元贾廷诏头甲头名小金榜发现始末

勤练武功,终成状元

采访当日,下着小雨,天气微凉。见到记者来访,贾胜贵先生热情地招待,赶紧拿出了厚厚的一摞家谱和祭祖活动的资料。他正在整理家谱,准备把家谱的全部内容录进电脑,以便家谱保存及族人日后查询,目前已完成大部分工作。他说,贾家人以先祖武状元贾廷诏为荣,人人都很敬仰,并以他为学习榜样。贾胜贵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贾廷诏的故事。

贾廷诏生于1713年,出生地当年叫清源县高白村。高白旧称蒿泊,汉文帝时,在梗阳(即清源)城西南筑"印驹城",管理皇家马匹。宋朝时,该村成为全县第一大村,设蒿泊镇并管辖另外六个村庄。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源县知县和羹将"蒿泊"二字去掉草字头和水字旁,改称高白镇。后来,高白镇被重新划分,过去的高白村演变成现在的东高白、中高白、西高白三个村子。

明清之际,社会动荡,民间习武盛行。贾家第七代后人贾国威就曾中过武进士。贾廷诏的父亲贾宗清生了四个儿子,他排行老四。贾家于清源城内开一车马店,兼留旅客住宿,以供养八口之家。贾廷诏幼年时在村里放牛,从小就臂力过人,酷爱武术,常举牛犊玩耍,故后人誉他为举牛"状元"。

真正走上习武的道路,还要从一次偶然的机会说起。

十三岁时,贾廷诏随父亲在店中打杂,干活勤快,待人热情,颇得旅客喜欢。每天黎明即起,洒扫之余,他就在天井院落伸腿张臂活动筋骨。遇到清源城古庙会,卖艺人舞枪弄棒,展示功夫。贾廷诏效仿他们,将喂牲畜的草袋里装满沙子,每天早晨拳打脚踢。虽无路数,但苦练不已。年方十五岁,贾廷诏长得五大三粗,已可举一百五十斤粮袋过顶,面不改色。

当时有个来自湖广的武举人白某,被朝廷革去官职,怀愤云游到清源,投宿在贾家店中。白某久居该店,人们知道他精通武艺,贾廷诏便想拜他为师。白某也看到贾廷诏虽习武勤练,但方法不对,即收其为徒,亲授武艺。功随人长,贾廷诏技艺日新,已精通十八般武艺,后又熟读五经四书,精其韬略。

1736年,乾隆元年丙辰开科,22岁的贾廷诏考中解元。从此,他学练武功更加勤奋,对古兵书深研细读。六年后,壬戌科会试,再中武进士。殿试时,贾廷诏与山东张某、广东白某等几经比武,难分高低。后以举鼎再试,贾廷诏以超人的臂力压倒群雄。乾隆皇帝弘历钦点其为壬戌科武状元,授头等御前侍卫(官三品),任守卫紫禁城后宰门之职。他的功成名就,一时震动了三晋大地,时人赞其:丙辰科名超三晋,壬戌年姓达九州。

治军严明,百姓称颂

后宰门,就是皇城的北门,清代叫地安门。明朝称此门为北安门,俗称厚载门,因避明朝皇帝朱载垕名讳,后改为"后宰门"。这道门是皇帝北上出征巡视、地坛祭祀必走的门。交给贾廷诏看管,可见皇帝对他的恩典之重。

1746年盛夏,天气炎热。每天中午,后宰门一般就没有大员进入了,贾廷诏便解襟开怀大睡。不料,一日中午,乾隆

皇帝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嘉淦陪同下出巡,正好经过后宰门,正好遇到贾廷诏在班房熟睡,鼾声如雷。皇帝遂问:"何人在此?"孙嘉淦急忙为贾廷诏遮掩说:"这是贾廷诏,真像当年的尉迟敬德,是一名福将啊。"乾隆皇帝顺手揭帘视看,见状一笑离去。

事后门卫将刚才发生的事,详细地告诉贾廷诏。他自知闯祸,吓得目瞪口呆。按清朝的法规,在皇帝面前赤身露体,即为欺君之罪。虽经孙嘉淦从中解脱,但内务府仍就依照清典,将贾廷诏由京官贬至山东莱州府,任绿营兵抚标中军参将。

贾廷诏在莱州府上任期间,接受任京官时的教训,在军中处处以身作则。所带士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作战英勇,多次击败海盗,颇得百姓称颂,抚督通令嘉奖。通过实战总结,贾廷诏写的著作《三韬六略之解》《孙子兵法浅释》,成为清军驻山东官员的学习参考书。

1765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来到山东,贾廷诏也奉召到济南保驾。正巧赶上皇后富察氏返京途中,病故于山东德州。按惯例,皇后治丧期间,百官都须穿淡装素服致哀。贾廷诏因远离驻地莱州府,虽身着素服,但枣红色的内衣套装,还未来得及更换,结果被皇帝贴身太监窥见。太监提出让他拿一万两白银,便可平安无事。

贾廷诏素无积蓄,一时又难以筹到如此巨额的银两,交不了银子。太监见挟制不成,遂将贾廷诏穿枣红内衣的事面陈皇帝。悲伤之际的乾隆皇帝,正心烦意乱,知道此情后大怒道:"在京时,他犯律条就已宽恕。今又蔑视皇规,这还了得!"当即传谕严惩贾廷诏。然而,旨尚未到到达,山东巡抚已将贾廷诏革职下狱。贾廷诏自知己罪难以赦免,便吞金自戕。死后草葬于济南城郊,终年52岁。贾廷诏家乡的族人,在高白村北圪垛地(今属新民村)为他建了座衣冠冢,人称"状元坟"。

几经辗转,见到金榜

当年贾廷诏被皇帝钦点为武状元,要像文科状元发布皇榜一样,在宫墙上张贴。这种皇榜经风吹日晒,不易保存。不过,在张贴皇榜之前,大臣要先写一份"小金榜",作为皇帝敕封的圣旨诏令。这个文件会保存下来,不过,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到。对于贾廷诏家乡的族人来说,更是不知道有"小金榜"这么个东西。

所以,一直以来,清徐县东高白村贾家人都知道自家有个当官的名人、武状元贾廷诏,但是仅有口耳相传和家谱上的文字记载。贾胜贵翻开家谱,找出贾廷诏的名字。他是贾氏家族第九代后人,在他的名字下方写着:"乾隆丙辰恩科解元,壬戌会试二十八名进士,殿试状元。丙寅特授山东济南府中军参府,调任莱州参府。"

令贾氏族人激动的是,2008年,这份贾廷诏考中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的小金榜,突然找到了。冒着小雨,贾胜贵带记者来到状元祠,看到了部分小金榜的复制品。从右至左,写的是:"乾隆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武举李如筠等一百九名,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第二甲赐武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故兹诰示。"后面的名单中第一个就是:"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第一名贾廷诏,山西清源县武举……"

贾胜贵告诉记者,小金榜最早是太原市档案局找到的,几经辗转后,他们才最终见到。随后,记者又来到太原市档案局,找到知情人、法规处处长何静斌。

2007年前后,太原市档案馆为了丰富库藏,在全省至全国各地收集资料。通过联系,他们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集回来很多与太原有关的档案。其中就有贾廷诏中武状元的这份小金榜。原件上共有109个人的名字,很长。正好涉及山西的三个人的名字都列在前面部分,因此他们就只把这部分仿制下来。上面除了贾廷诏外,还有"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第三名白钟骧,山西太谷县武举""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第七名窦瑸,山西平定州武举"。

何静斌告诉记者,当时这批档案从北京回来后,他们组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展览。2008年的一天,何静斌看到报纸上报道的清徐东高白村纪念武状元贾廷诏的新闻,其中提到了他们缺乏小金榜这个关键性的物证。当时,何静斌任利用处处长,对每份档案谙熟于心。他当即联系到发布新闻的记者,将这件事告诉对方。这名记者又联系到清徐县新闻办主任刘海英。而刘海英正是东高白村的媳妇,她赶紧将此事告知村里的贾家长辈。至此,贾氏族人才看到小金榜的真面目。

太原市档案局当即为贾家人做了一份复制品。今年村里要搞大型祭祖活动,原来的复制品已经褪色,太原市档案局再次为他们免费做了两份不易褪色的复制品。何静斌说,对方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们一块匾。双方达成了合作关系,今年太原市档案局决定挖掘推广家风家训文化,贾氏文化也将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标题:清徐最后一位武状元贾廷诏头甲头名小金榜发现始末 - 社会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society/2900.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