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溯阁200多年里的唯一藏书 乾隆曾亲访阅读

核心提示:如今,文溯阁犹在,阁中《四库全书》却远走他乡。

沈阳故宫文溯阁,是乾隆年间为贮藏《四库全书》,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南三阁北四阁"之一。如今,文溯阁犹在,阁中《四库全书》却远走他乡。

文溯阁收藏《四库全书》第二部手抄本

文溯阁面阔六间、前后出廊,楼顶黑色的琉璃瓦配着绿色的剪边,前后的廊檐柱装饰着绿色的地仗,阁楼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或黑色,外檐彩画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绘画的题材则以 "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图案为主,古雅清新,与沈阳故宫内以红色和金色为主的其他建筑迥然不同。

文溯阁正门上方悬挂着一个蓝色底儿的匾额,上面用满汉文字题写着"文溯阁"。

现在,文溯阁仅开放中间的厅堂。正厅中间端放着乾隆的书桌和龙椅,书桌上摆放着绿、红、蓝、灰四本书籍。厅的中央,高悬着"圣海沿回"的牌匾。厅的左右两边,两个红棕色的书架上摆满了黄色的楠木书盒,素雅简单、古朴肃穆。

"虽然现在阁中的物品摆放还保持着清乾隆时期的原貌,但阁中的楠木盒和书籍均为复制品,只有书架和桌椅留在了这里。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告诉记者,别看文溯阁的外表不比沈阳故宫其他宫殿的色彩绚丽、富丽堂皇,可这里却曾是天下文人墨客最向往的地方,特别是那部《四库全书》,被认为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相提并论。

《四库全书》是清朝皇帝乾隆亲自组织编修的一部官修书,史料记载,这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丛书的编修源于安徽学政朱筠向乾隆皇帝提出明朝《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

乾隆要把巨著留给沈阳一份

1772年,乾隆为了炫耀盛世功德,下诏征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编纂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在当时是倾全国之力才得以完成的,可以说是一部任何个人力不能及的"天书"。清廷为此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已不能用任何金钱数字准确计算。

考虑到这部巨著所具有的非凡意义,乾隆又传旨在书成之后,再抄录七份。当时,抄成的第一部放进了北京文渊阁;第二部抄成后就放到了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此后,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文澜阁各放一部。

在这七座书楼建成后,乾隆亲自提写了阁名。其中,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被称为"北四阁"或"内廷四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被称为"南三阁"或"江南三阁"。以一套全国性的大型图书成就七阁之名,这在古今中外也是难得的美事。

1782年,第一部《四库全书》抄录完成,入藏北京文渊阁。此时的乾隆已年过古稀,可为了要分贮"龙兴之地"一部,仍决定在沈阳故宫内专门建立一座藏书楼。建成后,取名为"文溯阁"。按照乾隆的意思,取义《诗经》"溯涧求本",借寓自己身处盛世,仍不忘祖先开基创业之艰难,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他希望他的子孙们能在这书中得到启示,以使先人们创下的基业延续万年。

《四库全书》与文溯阁的合合分分

清王朝覆灭引发出的混乱状态,让许多珍贵文物或遭毁坏或遗失,文溯阁中的《四库全书》也难逃厄运。

1914年,为拥戴袁世凯登基,当时的奉天督军冯德林将文溯阁 《四库全书》藏本运抵北京故宫保和殿,准备对其进行影印。藏书还未来得及影印,袁世凯的统治就被推翻,文溯阁《四库全书》便被遗忘在北京故宫。1922年,溥仪等皇族想以经济困难为由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盗售给日本人,还悄悄议定价格为120万元。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先生那里,沈兼士十分气恼,他率先致函教育部,竭力反对此事。迫于舆论压力,清朝皇室卖书日本之事只好作罢,避免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流落异邦。

1925年,听到文溯阁 《四库全书》险些被卖的遭遇后,张学良等许多东北有识之士积极奔走,当时正值沈阳欲筹办图书馆,东北方面开始寻求索回文溯阁《四库全书》。史料记载,当时杨宇霆致电时任教育总长章士钊先生,称《四库全书》文溯阁藏本为"奉省旧物,仍归奉省保存","务请诸公秉公持论,允赐发还,将来东省文化日兴,皆出诸公之所赐也,无任感盼之至"。章士钊经多方争取,终于落实了文溯阁《四库全书》回沈之事。

1925年8月5日,时任奉天省教育会会长冯子安负责查收押运文溯阁《四库全书》回沈,该书一回到沈阳,便被政府设立的保管委员会保存起来。1926年,保管委员会清点阁书,查出阙失16种72卷,随即委派专人补抄齐全。1931年6月,相关部门把运送这部《四库全书》回到沈阳的经历撰写成了 《文溯阁四库全书复运记》,刻嵌在文溯阁东面的宫墙上,至今仍然可见。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国土沦陷,文溯阁《四库全书》与沈阳城又一起落入日本人手中。由于该书体积太大,日本人没有把它运到日本,而是放在了伪满洲国国立图书馆代为封存。

新中国成立后,文溯阁《四库全书》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政府为了妥善保管这套书,进行了认真的清理。

据记载,1950年,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前身)对《四库全书》进行了整理。当时,《四库全书》被存放在沈阳故宫地下书库,工作人员十分细致地清理这部书,逐本逐页地对其进行整理、修补,查找错、漏字,用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四库全书》整理完毕。

佟悦说,本以为这次 《四库全书》回到沈阳故宫文溯阁将不会再离开,可不巧的是,该书刚整理完毕不久就遇到朝鲜战争爆发,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边。为了保护好《四库全书》,1950年10月,有关方面将它连同宋元珍善本图书再一次运出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先是被运到黑龙江省讷河县,存放在讷河城外一所被改造成小学校的关帝庙里。1952年夏天,讷河发生水患,该书又被迁运到了北安。

1954年1月,朝鲜战争结束,文溯阁这部《四库全书》又运回沈阳,存放在沈阳故宫文溯阁院内的新库房里。1966年,出于战备考虑,《四库全书》被运往甘肃。 2005年,甘肃省图书馆在兰州北山九州台新建了"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把沈阳故宫文溯阁的这部《四库全书》全部移至新馆,至今一直保存于那里。

文溯阁无语。

来来往往的游客会被导游一遍遍地告知:这是专门为收藏《四库全书》建的……

沿着沈阳故宫西路向北走,过了戏台、高荫堂,你就会看到文溯阁。200多年前,它专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刻在书架上的"经部第××架"、"史部第××架"、"子部第××架"、"集部第××架"虽清晰可见,却没了往日的神采。阁还在,书已去……(国搜综合 辽沈晚报 华商晨报)

中国搜索百科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更多关于乾隆的知识请点击中国搜索百科

本文标题:沈阳文溯阁200多年里的唯一藏书 乾隆曾亲访阅读 - 历史
本文地址:www.jrkynews.com/history/6451.html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